我们经常听到或遇到这样的案例,一家公司沿用过往纸质量具台帐或运行着多年前上线的计量管理系统至今,业务流程上磕磕跘跘。“有你我可以生产,没你我一样干活”的声音依然存在,“以前的软件也基本能用”的想法也不在少数,今天,我们就此分析一下,为什么一些传统老旧的工作方式仍然存在。
一,不能汇总实际痛点
计量人员往往埋头于繁琐的量具管理当中,库管员,校准员,档案员,必要时刻甚至充当检验人员,同时没有相应的软件知识,很难在现有框架内产生突破性观念,直属领导由于工作繁忙,也仅是参与部分工作,常见的就是校准签字,采购报废审批,并没有真是参与到实际工作中,因此对现有工作流程改进也较难提出建设性意见。
二,质量意识欠佳
计量管理做得好,能带来产量上的提高吗?能带来质量上的稳定吗?是啊,卡尺非机床,哪里能管得了产量,质量上的量化评估也总是显得那么苍白无力,但真的如此吗?试问:没有检验,生产是否能够继续?量具不准,检测数据是否靠得住?小小的计量管理会给公司产品带来深刻影响,否则质量审核中,为什么量具管理总是其中一项呢?失去标准,检验毫无意义。
三,决策层没有参考对比
决策层大多数不会参与到具体的计量管理工作中,实际的工作只有计量人员最清楚,到底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最需要什么功能,业务人员也只能提出需求,软件供应商给的也只是针对性的描述,一些体验是很难以用语言文字描述表达,然而领导也仅能抽出部分时间来做选型对比,“与过往的工作方式确实有改进,但意义不大”,“软件都差不多,选最便宜的”种种声音回响于耳边,导致最终不选,错选。
四,计量管理预算靠后
计量管理只是资产管理一部分,用台帐就够了,上系统用处不大。由于这种思想的存在,决策者往往将它放到一个可有可无的位置,实际上量具管理的意义对于企业至关重要,只要让决策者看到其真是意义,很多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